法硕真题及答案

在同学聚会时,甲某在明知自己酒精过敏、容易失态的情况下,仍然喝了半斤白酒。其后甲某神智不清,用酒瓶追打同学,致使一人死亡。对于甲某行为的定性,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B.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伤害罪

D.甲某属于病理性醉酒,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
【考点】犯罪主观方面的要素
【解析】甲在明知自己酒精过敏容易失态的情况下,仍然喝了半斤白酒,最终失态打人,造成了一人死亡的惨剧,甲应该负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但是因为过失伤害必须达到重伤的程度。才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不存在过失伤害罪。甲某不属于病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必须是行为人没有恶意也没有过失,而甲对自己酒精过敏容易失态的情况是明知的,所以存在过失。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张某绑架李某,绑架过程中故意伤害李某致其死亡。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杀人罪

C.绑架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参考答案:C


甲某意图杀害乙某,在乙某的牛奶中投放安眠药,但因为使用的安眠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乙某深度熟睡。甲某误以为乙某已经死亡,将“尸体”装入麻袋投入河中,致乙溺死,甲构成:( )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杀人罪既遂C.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重罪处罚 D.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
因果关系错误是指行为人实现了所希望的结果,但是导致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期的发展进程不一致,因果关系错误不影响既遂成立。甲误认为乙已经死了,而将乙投入河中,致使乙被溺死属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不影响对死亡结果承担责任。故B项正确。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A


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B


2015法律专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1.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贿罪,滥用职权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人认为,在对刘某量刑时,“应考虑他对的国家铁路建设的贡献”,这种说法违背了我国刑法中的()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刑法原则2.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对象的是()A.赌博的筹码B.抢夺的财物C.行贿的财物D.运输毒品的车辆【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犯罪对象3、甲欲杀死赵某,掐赵某脖子后致其休克后,甲以为赵某死亡,投入河中,赵某溺水死亡,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未遂)D故意杀人罪(既遂)【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犯罪的停止形态8、甲在某机场到达大厅出口D外引爆自制爆炸装置,造成一人轻伤,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爆炸罪B寻衅滋事罪C故意伤害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爆炸罪14.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A.放火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私放在押人员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结果犯16、甲遇红灯停车时,与路人孙某发生口角,甲下车将孙某打到在地,驾车离去。孙某坐在马路上,不听行人劝导,拒绝离开。十分钟后,乙超速驾车经过此处,来不及刹车,将孙某撞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B.甲构成寻衅滋事罪C.甲和乙共同构成交通肇事罪D.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交通肇事罪17、下列行为中,可以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是()A.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B.窃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C.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信用卡D使用虚假身份证骗领的信用卡【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信用卡18.甲冒充公安干警,将正在赌博的孙某等四人用手铐铐住,并拿走其赌资及随身携带的财务2万余元,甲的行为认定为()A.诈骗罪B.抢劫罪C.招摇撞骗罪D.敲诈勒索罪【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招摇撞骗罪19、甲在医院缴费单上加盖自己私刻的收费章,逃避交付妻子透析费用17万余元,甲的行为()A.按诈骗罪定罪处罚B.按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C.按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D.成立紧急避险【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诈骗罪20、甲秘密窃取他人持有的枪支,该行为同时符合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构成,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行为属于()A.牵连犯B.法条竞合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参考答案】B21.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支配权的是()A.甲对无权代理的追认权B.乙对自身肖像的使用权C.丙因受欺诈享有的撤销合同的权利D.丁被他人打伤享有的请求赔偿的权利【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民事权利的分类22.下列选项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合伙企业B.个体工商户C.个人独资企业D.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法人成立的要件23.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行纪合同B.协议离婚C.履行行为D.抵押合同【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25.甲出差,委托同事乙照看其9岁儿子丙,某日乙将丙单独留在家中,自己出去打麻将,丙在玩耍时将邻居丁打伤。丁的损害应由()A.甲单独承担责任B.乙单独承担责任C.甲乙承担连带责任D.甲承担责任,乙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监护人责任26.甲将一批货物存放于乙的仓库,提货时发现部分货物丢失。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是()A 6个月 B 1年 C 2年 D 4年【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诉讼时效27、甲欠乙10万元,时效期间届满未还。乙索要时,甲承诺两个月内偿还,但事后只给了2万元。乙索要余款时,甲以10万元欠款已超诉讼时效期间为由拒绝并要求乙偿还之前给付的2万元,下列正确的是()A、甲应偿还剩余的8万元B、甲承诺偿还引起诉讼时效中断C、甲给付的2万元属于不当得利,乙应返还D、甲无权要求乙返还2万元,但剩余的8万元可以不偿还【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诉讼时效的中断28、甲16岁无业,依靠父母生活。某日,甲向朋友乙借款2万元,用其中的1万元买了名牌包送给男友丙,用200元为自己的手机充值,用余款购买了一张美发店的消费卡,下列正确的是()A、甲与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有效B、甲与丙之间的赠与合同无效C、甲为手机充值的行为可撤销D、甲购买消费卡的行为效力待定【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合同的效力类型29、下列选项中,属于所有权继受取得方式的是()A、添附 B、先占 C、生产 D、遗赠【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所有权的取得方式30、甲下班时误将同事的同款电脑当成自己的电脑带回家,甲对该电脑的占有属于()A、有权占有 B、间接占有 C、善意占有 D、他主占有【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占有的分类三、简答题:第51 - 5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51.简述缓刑的适用条件【参考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由此可知,适用缓刑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1)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构成累犯者;(2)由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得出不关押也不会再危害社会的结论。52.简述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构成要件【参考答案】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积极参加和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本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和参加恐怖组织活动。本罪是选择性罪名,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者参加恐怖组织行为之一者,便成立本罪。行为人实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比如既组织又领导恐怖组织的,也只成立本罪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进行恐怖活动的目的,即行为人以长期实行某种或某几种恐怖犯罪活动为目的,明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却仍然故意组织、领导;或者明知是恐怖组织而积极参加或参加。【考查知识点】53.简述职务发明的具体类型【参考答案】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具体包括: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考查知识点】专利权54.简述滥用代理权的主要情形及其效力【参考答案】滥用代理权主要有三种情形:(1)自己代理。这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该行为通常为无效行为,但仅给被代理人带来利益的,或者经被代理人许可的,应为有效。(2)双方代理。这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代理的其他人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该行为原则上无效,但符合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或者经被代理人认可的,应为有效。(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此种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考查知识点】;滥用代理权四、辨析题:第55- 56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55.请对“没有因果关系,就没有刑事责任”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确认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意味着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两个因素即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客观联系,或者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客观联系。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则不能把某结果归责于行为人。但是,即使存在因果关系,也不意味着对结果当然负刑事责任。因为刑事责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仅仅认定存在因果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要认定是否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其他条件,如主观条件以及主体资格等。56.请对“不动产物权不经登记,不再设立”这一说法进行辨析【参考答案】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本题中所讲为不动产物权变动。正确的一面表现在:如果是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自登记时物权产生,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不正确的一面表现在:如果是非基于法律行为,而是基于事实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如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继承等,自事实行为完成时物权发生变动。此时不需要进行登记,同样发生物权变动。其次,基于法院的公法行为也可以发生物权变动。综上所述,此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五、法条分析题:第57 -58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民法理论。5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7条第1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请分析(1)本条款中“滥用职权”的含义(2)本条款中“玩忽职守”的含义(3)本条款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参考答案】(1)滥用职权,是指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的行为,即就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的活动。滥用职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处理没有具体决定、处理权限的事项;二是玩弄职权,随心所欲地对事项作出决定或者处理;三是故意不履行应当

甲开枪射杀洪某,子弹斜穿过洪某的左眼后射中路人黄某头部,致洪某左眼失明,黄某死亡。对甲的行为( )。

A.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B.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C.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按照法定符合说,甲成立对洪某的故意杀人罪未遂与对黄某的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即按照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处罚即可。


甲为了杀死乙,用棒子猛击乙脑袋致乙昏迷,但误以为乙已死,便将乙扔到池塘,结果使乙溺水而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打晕乙的行为属于主观故意犯罪,虽然乙并未因甲的“打击行为”死亡,但却因甲的“毁尸灭迹”的行为而死亡。整件事情中,甲通过自己的行为追求乙的死亡结果的出现,而客观上乙也确因甲的行为而死亡,主观故意与客观结果均已出现,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陈某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A: 故意杀人罪
B: 过失致人死亡罪
C: 故意伤害罪
D: 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A
解析:
陈某“长时间”勒住李某的脖子,不仅表明其行为是杀人行为,而且表明其具有杀人故意
。陈某的行为造成了李某死亡的结果,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本题答案选A。


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B
解析:
一般来讲,施工工地会有许多建筑材料,张某作为成年人应当预见到人摔倒在工地上被摔伤或者摔死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但是他或者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其将赵某推倒在地,导致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而毙命。这里不存在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因此不属于意外事件,D不对。很明显,张某并不希望赵某死亡,也没有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张某也不属于故意犯罪,选项A和C也不对。张某主观上的罪过应属于过失,且其行为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应当是B。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A
解析:
甲基于杀人的故意,实施了开枪射击的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虽然甲把自己的父亲误以为是林某,但这属于甲的认识错误,甲将杀人的对象搞错了。甲的认识错误并不影响其行为的性质,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对象是人,只要是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张三还是李四,都是在故意杀人罪的法定范围之内,不影响故意杀人罪的成立。因此选项A正确。

更多 “法硕真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甲、乙因做生意共同与丙产生较大矛盾。乙心里暗藏杀死丙之意,但其未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约定共同去丙住处教训丙。甲、乙二人到丙家后,同时对丙进行殴打,致丙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共同犯罪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共同犯罪C、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属于共同犯罪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故意伤害范围内成立共同故意正确答案:A,B,C

考题 刘某欲杀死与其有矛盾的李某,用菜刀对其头部砍击数下,李某倒地后,刘某以为李某已死,便迅速逃离。李某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医院医疗设备落后,李某经抢救无死亡。刘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伤害罪C、故意杀人罪(既遂)D、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C

考题 多选题甲杀乙,致乙重伤,误认为乙已死,为毁尸灭迹,将乙掩埋。法医鉴定,乙是因窒息死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D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既遂)正确答案:B,D解析:本案的关键,是将杀人的实行行为与毁尸灭迹的行为看成一个整体,即它们是一个杀人故意支配之下的行为。甲基于一个杀人故意,实施一个杀人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应当以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既遂处断。

考题 张某和赵某是好朋友,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张某的行为构成()。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C

考题 李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某日李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李某驾车逃跑。李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交通肇事罪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A

考题 赵某、续某与张某积怨较深。赵某一直想报复一下张某;续某对张某更是恨之入骨,心里暗藏杀机,但其未告诉赵某。某日,赵某、续某约定共同去教训张某。二人同时对张某进行殴打,致张某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赵某、续某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共同犯罪B、赵某、续某均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共同犯罪C、赵某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续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属于共同犯罪D、赵某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续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故意伤害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正确答案:D

考题 单选题李某与赵某有仇,欲伺机杀赵某。某日李某驾驶一辆货车,见前面一行人极像赵某,便驾车将该人撞死。后发现该人不是赵某,李某驾车逃跑。李某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交通肇事罪D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甲为了杀死乙,用棒子猛击乙脑袋致乙昏迷,但误以为乙已死,便将乙扔到池塘,结果使乙溺水而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正确答案:B

考题 甲欲杀乙,对乙实沲暴力致乙休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证,将乙扔至水中,实际上乙是溺水而死。对甲该如何定罪处罚?( )A、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B、故意杀人罪既遂C、过失致人死亡罪D、故意杀人罪未遂正确答案:B

考题 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答案:D解析: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要件)。按照法定符合说,行为人预想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若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则不能阻却行为人对因错误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承担故意的责任。本题中,甲意图杀害张三,实际杀害了李四,二者都是人,都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的性质未发生变化,对象错误对行为人行为的性质没有影响,所以甲仍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