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预测考卷含答案解析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逆做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且不应少于()根。

A、10%;3

B、10%;5

C、20%;5

D、20%;3


参考答案:C


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米,每层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个。

A、30;3

B、30;5

C、20;3

D、20;5


参考答案:A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米。

A、20~50

B、20~30

C、30~50

D、10~30


参考答案:A


依据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基坑内地下水为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


基坑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

A.5m~10m

B.15m~20m

C.40m~55m

D.20m~25m


答案:D


(最新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预测考卷含答案解析1.在使用套管的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取样位置应( )。A.位于套管底B.低于套管底一倍孔径的距离C.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以上的距离D.低于套管底五倍孔径以上的距离【答案】:C【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4.5条第1款规定,在钻孔中采取、级土试样时,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2.对于基坑监测的说法,哪项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 )A.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中部位B.围护墙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角点处C.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上部的1/3部位D.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布置【答案】:D【解析】:D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5.2.11条第2款规定,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A项,根据第5.2.4条第3款规定,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B项,根据第5.2.2条规定,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C项,根据第5.2.5条规定,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部位,不是上部。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关于地基土渗透系数标准值的取值方法,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用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排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B.用于水库渗流量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C.用于浸没区预测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D.用于供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答案】:C【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第E.0.2条第5款规定,地基土渗透系数标准值应根据抽水试验、注(渗)水试验或室内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排水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水库(渠道)渗流量、地下洞室涌水量及基坑涌水量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大值平均值;用于浸没区预测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平均值;用于供水工程计算时,应采用抽水试验的小值平均值;其他情况下,可根据其用途综合确定。4.对于一级工程膨胀土地基承载力应采用( )方法确定。A.饱和状态下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B.饱和状态下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C.浸水载荷试验D.不浸水载荷试验【答案】:C【解析】: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第4.3.7条第1款规定,荷载较大的重要建筑物宜采用本规范附录C现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5.碎(砂)石桩法对砂性土地基有预振效应,相对密度Dr54%的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为( )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A.54%B.36%C.90%D.80%【答案】:D【解析】:美国H.B.Seed等人(1975)的试验表明,相对密度Dr54%但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度Dr80%的未受过预振的砂样。即在一定应力循环次数下,当两试样的相对密度相同时,要造成经过预振的试样发生液化,所需施加的应力要比施加未经预振的试样引起液化所需应力值提高46%。6.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膨胀土变形特性?( )A.黏粒含量愈高,比表面积大,胀缩变形就愈小B.黏土粒的硅铝分子比SiO2/(Al2O3Fe2O3)的比值愈小,其胀缩量就愈小C.当土的初始含水率与胀后含水率愈接近,土的膨胀就小,收缩的可能性和收缩值就大D.土的密度大,孔隙比就小,浸水膨胀性强,失水收缩小【答案】:A【解析】:A项,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555页,黏粒含量高愈高,比表面积大,吸水能力愈强,胀缩变形就大。B项,膨胀土的化学成分则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黏土粒的硅铝分子比SiO2/(Al2O3Fe2O3)的比值愈小,胀缩量就小,反之大。C项,膨胀土含水变化,当初始含水量与胀后含水量愈接近,土的膨胀就愈小,收缩的可能性和收缩值就愈大;若两者差值愈大,土膨胀的可能性及膨胀值就愈大,收缩就愈小。D项,土的密度大,孔隙比就小,浸水膨胀强烈,失水收缩小,反之,则孔隙比大,浸水膨胀弱,失水收缩大。7.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汁规范(TB 100252006),在浸水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不计墙背动水压力?( )A.墙背填料为碎石土时B.墙背填料为细砂土时C.墙背填料为粉砂土时D.墙背填料为细粒土时【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第3.2.3条规定,浸水挡墙墙背填料为渗水土时,可不计墙身两侧静水压力和墙背动水压力,4个选项采用抗滑桩治理铁路滑坡时,以下哪个选项不符合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相关要求?( )A.作用于抗滑桩的外力包括滑坡推力、桩前滑体抗力和锚固段地层的抗力B.滑动面以上的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计算C.抗滑桩桩底支撑可采用固定端D.抗滑桩锚固深度的计算,应根据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确定【答案】:C【解析】:A项,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第10.2.1条规定,作用于抗滑桩的外力应计算滑坡推力、桩前滑体抗力和锚固段地层的抗力。桩侧摩阻力和黏聚力以及桩身重力和桩底反力可不计算;B项,根据第10.2.7条规定,滑动面以上的桩身内力应根据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计算,滑动面以上的桩身变位和内力,应根据滑动面处的弯矩、剪力和地基的弹性抗力进行计算;C项,根据第10.2.9条规定,抗滑桩桩底支撑可采用自由端或铰支端;减小弯矩作用对滑坡体的作用。D项,根据第10.2.10条规定,抗滑桩锚固深度的计算,应根据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确定。当桩位移需要控制时,应考虑最大位移不超过容许值。8.特殊条件下的桩基一般包括( )。A.住宅楼下的桩基B.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C.岩溶地区桩基D.地震条件下的桩基【答案】:B|C|D【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4节规定,特殊条件下的桩基包括软土地基的桩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地基中的桩基、岩溶地区的桩基、坡地岸边上的桩基、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抗拔桩基。9.某建筑地基主要土层自上而下为:素填土,厚2.2m;淤泥,含水率为70%,厚5.0m;粉质黏土,厚3.0m;花岗岩残积土,厚5.0m;强风化花岗岩,厚4.0m。初步设计方案为: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直径600mm,长9.0m,根据地基承载力要求算得桩间距为800mm,审查人员认为搅拌桩太密,在同等桩长情况下,改用以下哪个方案最合适?( )A.石灰桩B.旋喷桩C.挤密碎石桩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答案】:D【解析】:B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4.1条第1款规定,旋喷桩适用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黏性土(流塑、软塑、可塑)、粉土、黄土、砂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碎石土等地基;A项,石灰桩主要处理土层为填土、淤泥,石灰桩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C项,根据第7.2.1第1款,挤密碎石桩适用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地基;D项,第7.4.3条条文说明,旋喷桩的发挥系数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成桩质量不稳定,在同等桩长的情况下,和旋喷桩相比,选择CFG桩,可以在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置换率,从而增大桩的间距。但是对于淤泥来说,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CFG桩的适用性。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10.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下列关于地下水控制的设计与施工要求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当因降水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B.当坑底以下含水层渗透性强、厚度较大时,不应单独采用悬挂式截水方案C.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大于6mD.当一级真空井点降水不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多级井点降水方法【答案】:A|B|D【解析】:AB两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7.1.2条规定,当降水会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造成危害或对环境造成长期不利影响时,应采用截水方法控制地下水。采用悬挂式帷幕时,应同时采用坑内降水,并宜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坑外回灌措施;C项,根据第7.3.25条规定,回灌井应布置在降水井外侧,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6m;D项,根据第7.3.14条规定,当真空井点、喷射井点的井口至设计降水水位的深度大于6m时,可采用多级井点降水,多级井点上下级的高差宜取4m5m。11.在某多年冻土地区进行公路路基工程勘探,已知该冻土天然上限深度6m,下列勘探深度中哪项不符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的要求?( )2009年真题A.9.5mB.12.5mC.15.5mD.18.5m【答案】:A【解析】: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8.2.10条第3款第5项规定,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勘探深度不应小于8m,且不应小于23倍天然上限;对饱冰冻土或含土冰层,应适当加深;冻土路堑及有地下水的路堑,勘探深度应达路肩设计高程加最大季节融化深度以下23m,当采用黑色路面时,应加深12m。季节性冻土的勘探深度必须大于年最大冻结深度。该冻土天然上限深度为6m,则其勘探深度应为1218m,A项不符合要求。12.防止地表和建筑物变形,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有( )。A.加强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处更应加强B.建筑物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C.基础底部应位于同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用沉降缝分开。当基础埋深不一致时,应采用台阶,不宜采用柱廊和独立柱D.建筑物长轴应平行工作面的推进方向【答案】:A|B|C【解析】:在进行建筑设计方面时,为了防止地表和建筑物变形可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建筑物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不宜采用长条形;基础底部应位于同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用沉降缝分开,当基础埋深不一致时,应采用台阶,不宜采用柱廊和独立柱;设计建筑物长轴应垂直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加强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处更应加强。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关于联合体投标,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B.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C.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分别与招标人签订合同D.招标人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答案】:C【解析】:A

坡顶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 )宜设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


答案:B


下列关于基坑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能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B、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C、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4~6米
D、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E、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边缘


答案:A,B,D
解析:
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米。参见教材P56。


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并符合以下规定()。

A、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B、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
C、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
D、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E、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答案:A,D,E
解析:
2018新教材p56,(4)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并符合以下规定( )。

A.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B.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
C.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
D.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E.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答案:A,D,E
解析:
2019版教材P58页
(4)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B、监测点应均匀布置
C、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
D、对同一监测项目宜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答案:A,C,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4.1.1条,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B项,根据第5.1.1条,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C项,根据第6.1.2条第1款,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D项,根据第6.1.4条第1款,对同一监测项目宜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更多 “(最新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真题预测考卷含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在建筑基坑周边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时,要求错误的是()。A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B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应布置观测点C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应布置1个监测点D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个点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关于建筑基坑监测点的布置,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B、监测点应布置在基坑几何形状的特殊点上C、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不应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D、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正确答案:B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基坑监测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有()A建设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B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C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来进行控制D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E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正确答案:B,E解析:这讲解听着好累,真怕一口气上不来了

考题 判断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3m-5m。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建筑基坑工程中围护墙内力的竖向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A、1~2mB、2~4mC、3~5mD、0.5m~1m正确答案:B

考题 判断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为共用点。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对于基坑监测的说法,哪项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  )[2014年真题]A 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中部位B 围护墙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角点处C 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上部的1/3部位D 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布置正确答案:D解析:D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5.2.11条第2款规定,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A项,根据第5.2.4条第3款规定,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B项,根据第5.2.2条规定,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C项,根据第5.2.5条规定,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部位,不是上部。

考题 对于基坑监测的说法,哪项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  )A、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中部位 B、围护墙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角点处 C、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上部的1/3部位 D、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布置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5.2.13条,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A项,根据第5.2.5条,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B项,根据第5.2.4条,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C项,根据第5.2.6条,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

考题 在建筑基坑周边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时,要求错误的是()。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应布置观测点C、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应布置1个监测点D、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个点正确答案:C

考题 关于基坑监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阴角处 B、支撑轴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同一平面上 C、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 D、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端墙处答案:C解析:监测点的布置: (1)应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进行监测点的布设,绘制平面图。 (2)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 (3)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部位。监测点的水平间距宜为20~50m。A错。 (4)支撑轴力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对多层支撑支挡式结构,宜在同一剖面的每层支撑上布置测点。 B错。 (5)锚杆和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C正确。 (6)支撑立柱监测宜设置在基坑中部、支撑交汇处及地质条件较差处的立柱上。 D错。 (7)以基坑边缘外1~3倍基坑开挖范围中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还应扩大监测范围。位于重要保护对象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8)管线监测点应根据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